局部熱處理是指對工件的局部進行加熱、保溫和冷卻處理,以改變工件的組織和性能。其操作主要包括:
加熱:將工件加熱到預定的溫度,以達到局部熱處理的目的。
保溫:將工件保持在預定的溫度,以達到局部熱處理的目的。
冷卻:將工件冷卻到預定的溫度,以達到局部熱處理的目的。
在進行局部熱處理時,應根據工件的材質、尺寸、形狀和使用要求選擇合適的加熱設備、保溫材料和冷卻方式。同時,應遵守相關的操作規程和要求,確保局部熱處理的效果和安全性。
焊后熱處理是指將焊接件在一定溫度范圍內進行加熱和保溫,以改善焊接接頭的性能和質量的工藝過程。其操作步驟包括:
1.焊后清潔:焊接件焊完后,應及時清理焊縫表面的焊渣、飛濺物等雜物,并進行必要的檢查和處理。
2.焊后預熱:將焊接件在焊后立即放入熱處理箱中,進行預熱,一般預熱溫度控制在150至250℃之間。
3.焊后正火:將預熱后的焊接件重新加熱到規定的溫度,保溫一段時間,以獲得細晶組織和良好的綜合力學性能,一般正火溫度控制在350至500℃之間。
4.焊后回火:將正火后的焊接件重新加熱到規定的溫度,保溫一段時間,以獲得較高的強度和韌性,一般回火溫度控制在500至650℃之間。
5.焊后退火:將回火后的焊接件緩慢冷卻至室溫,以獲得良好的組織和性能,一般退火溫度控制在500℃以下。
6.焊后固溶處理:將焊接件在室溫下保持一段時間,使其組織穩定,以獲得良好的力學性能和耐腐蝕性能,一般固溶處理溫度控制在100℃以下。
7.焊后時效:將固溶處理后的焊接件在室溫下保持一段時間,使其內應力得到釋放和穩定,一般時效溫度控制在20至100℃之間。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焊接材料和焊接接頭類型,其焊后熱處理的工藝參數和要求也會有所不同。因此,在進行焊后熱處理時,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工藝參數和方法,以獲得的焊接接頭性能和質量。
彈簧熱處理的操作步驟如下:
1.加熱過程。在加熱過程中,我們要控制好爐內溫度和保溫時間以確保金屬獲得所需的奧氏體化程度。通常來說,鋼制彈簧的淬火加熱溫度控制在850℃-930℃,油冷的冷卻劑的溫度則保持在425±10℃范圍內。對于直徑小于或等于6mm的不銹鋼絲制成的螺旋狀彈簧(緊壓簧除外),應在高于室溫的所有硬度要求下進行回火。因此在實際操作中可能需要多次試驗以確定佳工藝參數以達到預期效果。